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黄玉玲)27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李宏介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以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为抓手,指导各地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面向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截至2020年底,面向全国共享的数字资源超过145个TB。“十三五”期间,国家图书馆网站年均点击量约9.37亿次,年均手机端访问量超过1.1亿次。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了“国图公开课”“网络书香过大年”等一大批特色数字化阅读服务品牌,不断提升阅读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推动全国公共文化馆系统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展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数字化。目前,由文化和旅游系统主导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及大批地方公共文化云平台,已经具备了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等服务功能,移动端服务性能和应用体验得到大幅提升。据统计,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云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8.09亿次。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截至目前数字资源量达1258TB,内容涵盖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门类。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大力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络直播和在线教学,打造了云上“村晚”、云上大家唱、云上广场舞等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面向“十四五”,为把握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时代跨越的重要窗口期,文化和旅游部策划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在中央财政立项。这两个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全面推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升级,将对推进“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