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元宇宙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线,社会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从介绍元宇宙的概念 特征及积极影响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情况,探讨元宇宙在建设图书馆的 创新之路上的新机遇和难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人们理性地认识元宇宙,从而提出我们如何利运用 这一新兴概念使公共图书馆实现一个虚实结合的智慧图书馆的新模样。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探讨元宇宙的热潮从2021 年年底扑面而来,很多人对这个名词非常陌 生。然而它早在1992年美国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的 著作《雪崩》[1]中就被提到过,它的重现在社会各界中 掀起了一波热议,学术界、文化界、商界以及科技界 都有它的踪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到底能 在社会中产生什么影响?图书馆界是否也可以从中获 得可借鉴的地方。文章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剖析元宇宙 的内涵特征、积极影响以及对现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思路。
元宇宙的初步认识
概念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将现实与虚 拟的世界链接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数 字化过程。通过现代高科技甚至更具有未来感的技术手 段,将本来似乎是对立面的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 虚实融合的数字化空间。
研究现状
通过CKNI数据库、EBCSO数据、检索发现,截至2022 年1月9日,网站上显示相关中外文文献有1290条。初 步浏览这些文献的标题不难发现,元宇宙的涵盖面非常 广,涉及到工业、商业、文旅产业及游戏领域等。其中 提出在图书馆中运用元宇宙的有34条,说明学者对图书 馆和元宇宙如何结合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少,对于元宇宙 在建设新时代智慧图书馆的道路上还有很大的可以利用 的空间。
产业报告
2021年9月16日,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了 《2020年-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分为 《理念篇》《产业篇》《风险篇》[2]。学者认为,在近 几年里,公众的上网时间大幅增加,APP的数量在市场 的推动下迅速增长,人们选择消遣的方式越来越多, 空中课堂、线上运动会、云演唱会进入大众的眼帘, 渐渐变成一种常态化现象,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变得虚 拟化。
图书馆对媒体技术发展现状——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近两年,上海图书馆积极开展线上阅读推广,为满 足读者想要及时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出了丰富新颖 的线上服务: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开 设了“福利课堂”“观影翻书”“上图·阅读汇直播” 等趣味栏目;在阿基米德官方FM提供“阅读日历”“声 入阅读”等有声服务;在哔哩哔哩APP推出“知识分享 官”“故事档案馆”等科普视频服务。另外,原本的 “上图展览”“上图讲座”“上图培训”等线下活动也 开启了新的运营模式,读者通过在线上端口收看直播的 方式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笔者认为上海图书馆的种种 举措正是体现了元宇宙这一新兴概念,利用现有的网络 工具和平台为读者打造了一所虚实结合的智慧图书馆。 在保持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下,融合线下服务,增加线 上服务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方式,将上海图书 馆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组成真实的场景,并以图 文声像的形式传递到读者眼前,呈现出形象生动的视 觉效果。
运用元宇宙概念的案例 美国高校图书馆
2003年,“第二人生”(Second Life)游戏问世,吸引了许多美国高校图书馆加入。这个游戏的玩 法是由玩家在虚拟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建立任何 社会场所,展示任何社会行为。其中,布兰迪斯大学 图书馆利用VR和AR等虚拟仿真设备,让学生自由穿梭 在图书馆的每一层楼,甚至可以去到化学实验室;哈 佛高校馆则在虚拟阅读和可视化检索方面下了功夫, 学生进入虚拟浏览系统后可以按索书号、主题标题浏 览文献[3]。其他高校馆也纷纷展示自己在虚拟技术上的 创意和成果。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在探索 初期有可见的成效。
中国国家图书馆
2021年世界读书日这天,中图公司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共同推出了5G 全景文化典籍——《永乐大典》,展陈设立 在国家图书馆5G全景阅读展厅中,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读者 来到现场体验。观展的方式别出心裁,借助270°裸眼、 360°电视和720°眼镜,全景赏析国画和典籍[4]。国画与 典籍的材质容易受到潮湿而破损,因此很少有机会被人 们接触到,而这种沉浸式的全新阅读形式不仅打开了观 众的阅读想象力,也让沉寂已久的古籍重新鲜活起来, 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我们国家深厚浓重的中华传 统文化魅力。
元宇宙的特征及从特征抓住新机遇
通过文章第三部分中的两个案例分析,初步可以概 括元宇宙有以下特征:数字身份、社交、沉浸感、随时 随地以及多元化。针对这几个特征,笔者想从这五个角 度出发提出自己对于智慧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思路。
给予灵活的数字身份,提升用户体验
一个人能拥有多个数字身份,每个场景能使用不同 的数字身份,例如,图书馆可以开发虚拟仿真图书馆 APP,读者可以自由切换立体或平面布局,并可以享受 到所有可获得的资源。除此之外还能被赋予图书管理 员的身份,能更深层地感受图书馆场地设施和馆藏资 源;APP中还设置虚拟演讲厅,读者可以化身为一名演 讲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或是向大众推荐优秀的书 籍。这些别样的体验在实体图书馆中都是无法感受到 的,元宇宙的方式让读者以不同的身份重新认识图书 馆,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也增加了图书 馆的影响力。
提供别样的社交方式,改变阅读习惯
在前文提到的虚拟演讲厅中,笔者认为同时容纳20 位用户共同在线,演讲会又能摇身变成一场座谈会,读 者们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读者 的主观能动性。而每个读者的书籍选择皆不相同,在社 交中可能会接触到非自身阅读习惯和研究领域的书籍, 亦能提升实体图书馆冷门书架的翻阅率。经实地调查发 现,文学类、经济类、旅游类的书目常常出现放置较为 杂乱、错架率较高的现象。而一些工业类、交通类等 的书籍总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因此,用户之间的交 流能使冷门书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从而拓展读者的 阅读视野。
引入沉浸式体验,增加读书趣味
笔者认为沉浸式体验是元宇宙*重要的一项特征。 图书馆可以利用VR技术引入一些线上游戏或比赛。如 中国的阅读马拉松比赛是以现场参赛场的形式进行,需 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再进行答题或写作。这种形 式整体效率很高,但免不了让选手产生疲倦和懈怠的心 态。因此,笔者设想是否可以利用元宇宙将阅读马拉松 变成一场真实的赛道,选手可以穿戴VR眼镜阅读,读者 看书的进度将以小人赛跑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呈现,读得 越快,则跑得越快。这种新颖灵活的方式让读书活动更 显趣味。
开发掌上书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引入线上3D虚拟书架,把场馆里的真实书架搬入掌 机中,读者只要打开自己的随身设备即可随时随地浏览 想要阅读的书籍。现实中,在可视化平面模式下APP根据 用户发出的指令进行图书定位,用户可快速地得到想要 获取的书目位置。对于馆员来说,RFID技术构建的虚拟 书架有利于对书籍流通进行统计,可直接看到馆藏图书 在架或不在架的状态,获得图书的离架、归架的时间, 从而直观、有效地了解实体图书馆图书被取阅的次数和 时长[5]。另外,虚拟书架的定位功能亦能解决实体书架 *高层和*底层容易被忽略的难点,让实体文献被更加 广泛地利用。
制定多元服务模式,丰富精神世界
在虚拟图书馆的APP中,图书馆可以在线上阅读模式 中建立奖励机制,系统通过计算用户的阅读时长、阅读 字数、以及发表阅读感想积累阅读积分,使用积分在商 城兑换读者所需的东西,可以是虚拟的商品,如减免图 书馆出版杂志购买费用的券;也可以选择实物奖品,如 图书馆的文创产品或周边纪念品。利用数字化空间提高 读者对书籍阅读的效率,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虚 拟图书馆作为实体图书馆的衍生品,借由线上阅读的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并可以体现对各类读者的人 文关怀,满足其精神需求。
元宇宙在图书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难点一:图书馆不可脱实向虚
诚然,元宇宙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维系 好现实世界与其正向互动关系。由于社会形态的进步深 化、文献载体的更新换代,资源的获取也渐渐地从现实 走向虚拟,未来图书馆采用虚实并重的发展模式是一个 必然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面对 虚拟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转型诱惑,要避免被拖入完全 虚幻的世界而失去了本质。不可否认,元宇宙等新概念 和新技术应用将为图书馆带来新的服务增长点,对解决 当前存在的“资源沉睡”“模式单一”等问题具有很大 的启发意义[6]。但元宇宙是一把双刃剑,不仅用户需要 谨防沉浸在虚拟场景中无法自拔,作为馆员也不可过分 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毕竟图书馆拥有几千年的历史, 实体的空间、资源、馆员等这些要素是不可能被取代 的。数字形态要素不能脱离实体而单独存在,更不能 履行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使命。倘若图书馆一味地追 求镜花水月的虚拟世界,将会影响其作为实体的主体 资格。
难点二:元宇宙的构建时间长、要求高
元宇宙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构建可 能需要50年、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谷歌早从2004年起 就迈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但此计划自筹备以 来,身负舆论压力,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7],更不要 说元宇宙这个在大众眼里的陌生字眼。目前浏览各大网 页发现,许多学者和机构对元宇宙未来趋势并不看好, 认为它只是昙花一现。尽管元宇宙的概念早在1992年被 提出,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元宇宙的运用仅仅是一个开 始,要让它完全从概念走向现实还有很多繁杂的步骤。 从技术上来说,元宇宙需要大量的科学支持、软件分 析、系统构架、大数据分析以及AR设计等手段去评估和 实现,来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 在线[8]。从行业标准上,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 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从法 律上,应加强数字科技领域立法工作,研究元宇宙相关 法律制度[9]。因此,要构建元宇宙世界,工程是非常艰 巨的。
综上所述,元宇宙未来的趋势是个未知数,或许它 是昙花一现,或许它将成为主流。作为图书馆员,我们 是实体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书籍亦是不可忽视 的有利资源。巴特勒说过:“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 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图书馆是为把它移入活着的个人的 意识的一种社会机构。[10]”时代瞬息万变,今天浮现了 元宇宙,明天也可能迎来了超宇宙,我们切不可忘却本 质而让图书馆在虚无缥缈中走向衰败。元宇宙这阵风越 刮越猛,有人认为是圈套,有人则看作是未来。面对新 事物,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理性分析它的利弊,从它 的正向影响来看,是对图书馆界有全新的启示的。为迈 向智慧图书馆的新征程,应更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优势和 服务特长,加快馆藏数字化改造和数据传播能力。那 么当元宇宙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会措手不及, 虚实结合的服务模式也让图书馆在公众面前展现更多 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斯蒂芬森.雪崩[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8.